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重点领域 > 农业供给侧改革

改善人居环境 建设美丽乡村

阳泉市政府 www.mmdawang.com 2018-01-11 10:16 来源:阳泉日报 放大 正常 缩小

   充满风情的小山村里,温馨干净的农家院落、统一规划的立面围墙,宁静而美丽;古朴典雅的村头凉亭下,老人们在一起舒心地唠着家常;宽敞干净的通村水泥路,是通向脱贫致富的幸福大道,承载着村民满满的希望……这一幅幅优美画面,不仅带来了山青水秀、路畅灯明、村容整洁,更提升了我市乡村的“颜值”和“气质”。

  2017年,我市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总目标,以“三改、两治、一创建”为主要内容,努力探索多种政府购买服务模式,积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建设了一批美丽宜居乡村。

  去年,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完善提质工程、农民安居工程、环境整治工程、宜居示范工程等“四大工程”确定的农村改气、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农村危房改造、易地移民搬迁、乡村清洁工程、乡村污水治理、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等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12亿元。

  着眼服务

  村民生活更便捷

  每天上午11点多,平定县岔口乡大前村的老人们并不在家里做午饭,而是锁上大门到村里的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吃饭。“孩子们都外出打工生活,家里就我一个人。以前都是怎么简单怎么来,有时候一天做上一顿饭,下一顿热热就对付过去了。”村民老李说。大前村的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每天为老年人提供午饭。“虽然是家常便饭,但老人们省事还吃得顺口。”大前村党支部书记李爱卿说。

  在我市,像大前村一样建设了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的村庄还有很多。2017年,我市投资597万元,新建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50个。这只是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完善提质工程的一小部分。去年,我市重点围绕农村路、水、电、气、生态环境等工程项目,落实项目资金,加快建设进度,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让村民生活更加便捷。

  去年省下达我市新改建农村公路53公里,生命安全防护工程153公里的任务。到2017年底,我市新改建农村公路174.2公里,完成省定任务的329%;建设生命安全防护工程160.86公里,完成省定任务的105%。

  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我市去年共完成造林4.92万亩,完成村庄绿化10个;25个村庄完成了农村改气工程、9931户村民受益。到目前,全市共有85个村庄通气、累计投资6303万元。

  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医护人员队伍建设薄弱是我市农村人居环境的短板之一。去年,我市累计投资32万元,积极营造健康支持性环境,完成1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任务。我市还组织11名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的主治以上医生对口支援3所乡镇卫生院。

  突出民生

  农民住房更安全

  笔直的柏油路两侧,一幢幢整洁漂亮的花园式二层小别墅和多层楼房鳞次栉比地排列开来。健身广场、文化长廊、小游园、亭台楼阁、绿树环抱,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很难想象,如此美丽的村子曾经是一个地质灾害村。

  近年来,平定县冠山镇鹊山村以建设宜居、宜游、宜业美丽鹊山为目标,充分挖掘鹊山古村的传统文化,建起了扁鹊庙文化园、赵子简文化园和便民服务中心;水电暖、闭路、宽带、路灯、塑胶篮球场、健身器材、文化活动室、卫生所、生活超市一应俱全。

  平定县在鹊山村规划建设了鹊山移民新区集中安置点。去年12月,一些居住在偏远山村的村民拿到了新房钥匙。这是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中农民安居工程的一个缩影。

  安居才能乐业,安居才能安心。我市不少自然村分布在山区的圪梁上、沟岔里,每村不足百人,被形象地称为山庄窝铺,蜗居深山的村民们生产、生活条件落后。有一些村庄处于采煤沉陷区,因长期开采导致采煤沉陷、地下水位下降、地质灾害频发、生态环境被破坏等。为此,我市积极实施采煤沉陷区治理、农村危房改造、易地移民搬迁、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工程,进一步改变农民居住环境,努力让村民告别危房搬进新居。

  2017年,全市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共涉及平定县、盂县、郊区3个县区的9个乡镇、21个村、1.5万户3.3万人。到去年底,我市累计投资3.2亿,完成9个乡镇的采煤沉陷区治理工作任务。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任务为110户,其中盂县10户,平定县100户。目前,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项目已全部开工,完成投资664.4万元。同时,我市改造农村困难家庭危房710户;易地移民计划搬迁448户,现已开工524户。

  集中整治

  乡村环境变亮丽

  法治西郊、健康里徐、文化前徐、忠孝枣岭、休闲南坪……去年以来,平定县石门口乡14个村围绕“特”字做文章,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

  西郊村紧临307国道和太旧高速公路,过往车辆较多。“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曾是这里的真实写照。西郊村抓住农闲时机,以“法治教育”为内涵,以“廉政文化园”建设为载体,投资打造了长100多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长廊和法治一条街,修建了两个主题文化广场,对307国道沿线村的外墙粉刷绘制了200多米的宣传画。

  如今,西郊村入村街道干干净净,街道两侧设置了古今中外法治人物介绍展板、法律宣传标语和漫画等,营造出浓浓的法治氛围。

  前徐峪沟、里徐峪沟、枣岭3个村庄地处偏远,常住人口较少。这三个村庄在整治环境的同时,努力做好“文化”文章。

  前徐峪沟将村中心的空地打造成历史文化广场,在广场墙壁上绘制上下五千年历史故事。里徐峪沟将村里废弃的垃圾沟清理填埋,建成占地面积800平方米的健康文化广场,广场周边的民居院墙也粉刷一新,并绘制了各类运动图案,围绕“健康里徐”开展环境整治。枣岭村将居民聚居点附近的猪圈、垃圾池、厕所、煤堆等构筑物拆除,投资建设了以孝文化为主题的休闲广场。“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文化也在一面面文化墙上“活”起来。

  相比路、水、电和住房问题,农村环境的脏乱差也是长期存在和比较突出的问题。由于受到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不少农村柴草乱堆、污水乱流、粪土乱丢、垃圾乱倒等现象依然存在。我市大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加大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和乡村污水治理工作。

  去年,全市累计投资2.1亿元,开工建设农村生活垃圾中转站9座,垃圾焚烧发电场1座;开工建设6个村的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累计铺设污水管网12076米、建成污水处理设施3个,完成投资820万元。

  干净的房舍、整洁的道路、垃圾集中清运、污水集中排放,好的环境改变了村民们的生活习惯,曾经脏乱差的农村变身为美丽家园。

  示范引领

  宜居乡村再升级

  经过整齐的单元楼,穿过干净整洁的休闲广场,一边是错落有致的明清院落,青砖蓝瓦、古朴典雅,一边是新修建的旅游景区,供人们休闲垂钓、赏景娱乐……这就是拥有“省级美丽宜居示范创建村”“中国传统村落”“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等美誉的平定县冠山镇宋家庄村。

  宋家庄村是我市省级美丽宜居示范创建村之一。去年,我市在全面完成平定县西岭村、甘泉井村、鹊山村,盂县闫家沟村、郭家坪村,郊区桃林沟村、汉河沟村、上千亩坪村等8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基础上,新申报平定县冠山镇宋家庄村、盂县仙人乡垴上村、郊区河底镇固庄村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创建村。

  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任务是鼓励支持有条件的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产业发展与环境承载相适宜、生活改善与生态保护相统一、历史文化传承与现代文明相融合,打造一批家园美、田园美、生态美、生活美的美丽乡村。

  我市根据不同地域的经济水平、自然条件、人文基础、文化传承,突出乡村特色,科学定位,打造不同类型的示范村。各示范村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友好的理念,按照“生活美、生态美、家园美、田园美,宜居宜业”的“四美两宜”标准,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创建各项工作。

  按照“四美两宜”美丽宜居示范乡村建设总体目标和“典型引路、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我市以省、市、县三级示范创建村为重点,探索出综合发展、城郊互动、资源置换、产业带动、生态旅游、移民搬迁6种发展模式,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我市制定了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标准,各创建村对照标准完善村庄规划,统筹考虑村庄建设改造、公共服务提升、村容村貌整治、环境绿化美化、乡村旅游示范培植等重点工程,全力打造独具特色的美丽宜居示范村。此外,我市对11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进行挂牌标识,各村根据自己的特点做了“省级美丽宜居示范创建村”标识牌,醒目地展示了我市美丽宜居示范创建村的风采。

  去年,全市累计完成投资1亿元,在省级示范村的基础上,确定10个市级示范创建村和35个县级示范创建村进行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创建村积极开展美丽宜居示范村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农民新居建设、村容村貌整治等工作。被列为省级农村公共浴室试点的郊区西南舁乡东南舁村、平定县张庄镇南阳胜村、盂县苌池镇东苌池村的公共浴室建设项目已经全部完成。

  到去年底,全市已建成郊区桃林沟村、平定县巨城镇西岭村、盂县路家村镇闫家沟村等11个省级、20个市级和100个县级美丽宜居示范村。

  2017年,我市美丽宜居乡村集中连片创建点是郊区西南舁乡,主要涉及东林尖、咀子上、杜家庄、代家庄、霍树头、西南舁6个村。其中东林尖、代家庄、杜家庄为建档立卡贫困村。

  去年以来,西南舁乡经过上下沟通,积极探讨并借鉴外地经验,出台了《西南舁乡美丽宜居乡村集中连片(试点)建设规划(2017-2019年)》。与此同时,具体实施的各个村庄在这个总规划的布局下,也根据各村的实际拟定了3到5年发展规划。到目前,西南舁乡累计完成各类投资305万元,主要开展了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集中整治工作。

相关推荐